국역/표점
  • 국역/표점
  • 표점
  • 둔재집(遯齋集)
  • 卷之二
  • 答金汝衷

둔재집(遯齋集) / 卷之二 / 書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2111.0003.0001.TXT.0161
答金汝衷
向所論。方其渾然在中之時。所謂氣質之性。亦不在其中耶云者。後來看之。似有語病。故業已改之。而未及示之耳。今見來喩。以此謂之氣質之性。堯舜亦有。甚至以性惡言之。若甚可駭。蓋人之生也。有全其天地之性者。有偏於氣質之性者。性一也而有此同異何也。聖賢。稟質淸粹。故具有是性而氣不隔理。以助其發揮。此天地性之所以全也。凡庸。稟質昏駁。故雖有是性。而氣每拘理。使不直遂。此氣質性之所由名也。然性是在中者。情是發外者。旣不可指情爲性。亦不可謂性無其拘而發有是病也。但未發之前。氣不用事。故純善而無惡。及其發也。氣質性之偏。而不善者方始著見。則蓋其氣質之捁蔽。亦在其中。故性隨以偏也。曩吾云。云蓋以是也。此雖深於究言。而亦不無歸宿處也。至若人物性云。喩尤不然。以朱子語論之。中庸章句曰。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所賦形氣。不同而有異。大學或問曰。萬物一原。本無人物貴賤之殊。答張南軒書曰。氣有偏正純駁之異。故稟而生者。有人物賢否之不一。又答徐子融書曰。天之生物。其理固無差別。但人物所稟形氣不同故心有明暗之殊。性有全不全之異。朱子論人物性處。非止十百。而其意皆如此。故余嘗謂之。論人物之本原。則理未嘗不同。然氣不能無開塞正偏之不齊。故人物之生。各隨其形而性亦有異。然則犬牛人性之不同。非氣質而何云者。蓋本之朱子語也。今君張王辨論。而至有犬牛人性之分。已具於理中。故犬得犬之理而生。牛得牛之理而生。人得人之理而生。如此則天之生物。其理固有差別。而亦有貴賤之殊於一原之中耶。其不可也甚矣。況又以朱子所謂人物之生。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爲健順五常之德而證之。此尤錯會文義者也。細究其意。則亦曰生物之理。固無差別。而一物之中。天理完具。不相假借。不相凌奪。故各得以爲健順五常之德。正如所謂各具一太極者也。以此欲發明犬牛人各得其理而生。其亦誤矣。又所引蘆沙先生所謂。在天元無此分。則人與物何處得來。而有此偏正。及夫偏全莫非本然等語。似皆有理。然在天元無此分。則人與物何處得來云者。與程子所謂沖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朱子所謂渾然者之粲然者。未始相離等語有合。而但偏全二字。與朱子語天命之性。非有偏全者不合。無乃是初年語耶。昨秋黃友敬涵見訪。而誦蘆翁語。氣只是此理。流行之手脚。此言極有理。蓋論人之手脚。則行止造作在人。而手法之工拙。非在手而脚力之鈍健。亦非在脚耶。夫生生萬物。天地之大德。而其造化發育品物散殊者。非由氣之正偏通塞耶。故朱子又曰以理言之。則無不全。以氣言之則不能無偏。今君滿幅縷縷。皆與朱子語意相背馳。甚可訝也。至若或說之偏言則性。全言則心云者似矣。然偏是偏側之意。着性字上不得性。蓋是吾心之實理。理有不全。心豈可獨全乎。故曰性者。天理之全體。心者。天理在人之全體。其無二致可見矣。若就全體上分別言之。則蓋一心之中。仁愛義制禮讓智別底道理。各有界限。而方其未發。漠然無形象之可見。及其發而爲用。則惻隱羞惡恭敬是非。隨事著見。各有條理。朱子所謂性各逐事。言心則擧全體。重庵先生所謂。心與性相對看。則心全而性分等語。皆此意也。今據此而徑言性偏心全。非獨不識心性體段。幷與先覺所說而不能詳之也。且末段人心道心之相終始。四端七情之兼不兼。旣係先賢之言云。則疑當置之。不必强辨。欲爲求多於前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