국역/표점
  • 국역/표점
  • 표점
  • 용산유고(龍山遺稿)
  • 卷之三
  • 上蘆沙先生問目

용산유고(龍山遺稿) / 卷之三 / 書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2107.0004.0001.TXT.0001
上蘆沙先生問目
觀物察已云者。因乎物而明吾心之理之謂耶。此法極其至與一貫異耶。此以知後以行。而不同耶。

明德理也。道心亦理也。其所以命名之異。何耶。光明虛靈。固氣也。然理無光明。虛靈氣從何稟來耶。先儒言理與氣。合所以虛靈。此言不歸重於理。未知何如。

纔明役卽曉此。曉是知覺之云耶。通達之云耶。

精神二物。精氣而神理耶。於心性何所屬耶。形氣與氣質。其不同何如。

性惟五。情則七。何也 。

盡其心云。盡則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盡也。不但可謂知得盡。亦可謂行得盡。朱先生必謂之知至。何耶。因下文有存心一段而然耶。

存其心。但當云存所以養也。今云存其心養其性。似有兩段工夫。何也。

周子分明說太極動而生陽。而朱子云動靜非太極何也。朱子曰。動靜陰陽。皆形而下者也。延平云。動而生陽。做已發看不得。奈何。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也。是則物物之性。不同也。陰陽一太極也。是則物物之性。又同也。奈何。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者。有生之序。有行之序。其所以相對相生。終難得其要領。奈何。

良知良能。明人性之本善耶。

理爲萬化之主。而其有過不及。便歸咎於氣。此如東關之事昭則敗。而儀則誅也。爲氣者。獨不寃乎。

若曰。理雖本善。而其賦與之際。不能無過不及之差云爾。則是理不勝氣也。若曰。氣聽命焉而云爾。則是又善惡皆天理。也奈何。

曰天下無性外之物。由是則惡。亦似性中物也。曰非性中元有此。兩物相對而出。由是則惡。固性外物也。此物果從何處生出耶。

惡之來處。終不分曉。秪可曰善之不直遂。則理到此不得已任氣所爲。如吳王不朝日。仍賜几杖。理如此其弱之甚耶。

大學。或問曰。彼賤而爲物者。旣梏於形氣之偏。塞而無以克其本體之全。太極圖解之曰。各一其性。則渾然太極之全體。無不各具於一物之中。兩全字不同。何也。竊以偏全本然視之。則上全字。是偏全之全。而下全字。是偏全之偏耶。

曰性如孔隙之受日光。曰性如杓椀之取海水。竊以爲孔隙不同。而日光自在。杓椀雖殊。而海水則同。是則無可疑也但孔隙之或大或小。杓椀之一小一大。是孰使之然哉。若。曰是理本然。則凡天下醜惡底物。亦皆有是理。而旋旋生出耶。若曰非理本然。則方其成形質也。理初不管攝。而待其成質而後。乃隨其質。而賦其性而已耶。若如前言。則善惡皆天理也。若如後言。則氣不聽命於理也。奈何。

偏全之偏。偏塞之偏。如何分別。

朱子曰。枯槁之物。謂無生意則可。謂無生理則不可。生意與生理。如何別。秪當曰枯槁之物。謂無生意則可。謂無性理則不可。如此言之。便無疑矣。

凡有形質。斯有質性。質性善惡。似當隨其形質之美惡。而形質美者。質性反惡。形質不美者。質性反善。何也。

形質質性。皆氣分事也。形質旣不可變化。則質性之可以變化者。何也。

何叔京云。不知何自而有此人欲。朱先生引程子言。但過與不及。便如此。不知過與不及。是誰之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