국역/표점
  • 국역/표점
  • 표점
  • 소두집(小蠹集)
  • 卷之十
  • 觀佛庵記意
  • 附太極動靜問答

소두집(小蠹集) / 卷之十 / 觀佛庵記意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2104.0011.0001.TXT.0002
附太極動靜問答
河源素以推樸之姿。苦無記性而亦不無意圓。語滯之病。頃於口受之際。得其要領。故退自反覆。逐叚辨論。敢擬席間問答樣。謹拜以上。伏乞先生恕。其僣妄之罪。曲賜批誨。

今此條列不過數段。而伊時席間問答。莫非引而不發之意也。欲使學者。憤悱反隅。自當浹洽濃郁而求之爾。不可徒習於口耳。纔見一段。便可謂一超頓悟。故雖不明言其要領歸趣。而其蓄積霶霈之狀。自不覺觀海望洋之歎。故書此下方。敢寓曾門記意之意云。

敢問太極者理也。動靜者氣也。圖說直言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何也。理固無意造作。而行此動靜之事。則烏在其沖漠無眹之妙耶。

先生笑曰。子之論太極無愧乎。我東之說理氣者也。我東之論與中國之說。目相有矛盾者也。

對曰東國中國之論。見彼寡詖。未能博涉先儒之緖餘。然而姑以俯敎之意。請就下叚而辯之。

曰此理至虛而至實。至無而至有。冲漠無眹。萬象森然已具。已應非爲後。未應非爲先。

對曰此乃太極本然之妙也。圖解所謂推之於前而不見其始之合。引之於後而不見其終之離者。是也。邵子所謂用起天地先。體在天地後者。是也。雖曰冲漠無眹。而眞實無妄之妙則具焉。雖曰無情意造作。而不是儱侗一物。有似枯木死灰之義則存焉。此所謂至虛而實至無而有者也。

曰此說見於經傳及諸書者。甚悉非一時捃摭所可及也。庸曰天命之謂性。易曰太極是生兩儀者。皆是理也。明乎此則思過半矣。

對曰天命者理氣之妙凝。而中庸則主理之意。較多其時。提耳之敎。可謂微示其意。而妄以泛言之。天率爾失對。而亦未見呵斥之恰。白首從黃卷者之口氣。乃一發如此。不勝退而自失。夫所謂命者。理氣妙凝之際。流行而命物者也。朱子所謂命猶令也。聽令於繼之者善。成之者。性之間也。繼成形而下底。善性形而上底。繼是動之意。而命之所以使之而流行不息者也。成是靜之意而命之所以使之而凝聚成形者也。此天命之性與圖解中天命之流行。實相貫通也。

易之太極之生兩儀。此極卽圖極也。先儒曰。圖說之極。是陰陽裏說。易中便擡起說。朱子註曰。天地之間。只有動靜兩端。循環不已。更無餘事。此之謂易而其動其靜。必有所以動靜之理焉。是則所謂太極也。由此觀之。兩儀者陰陽也。陰陽者動靜也。而所以動靜者。實太極也。然則太極之生兩儀。不難見矣。卽易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之義也。本義曰。陰陽迭運者氣也。其理所謂道也。其下小註曰。從古至今。恁地袞將去。只這箇陰陽。是孰使之然哉。乃道也。程傳註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道非陰陽也。所以一陰一陽者道也。凡此等理氣性情之說。先儒之用所以字使之字。實多矣。而局於寡陋之見聞。不可收擧。而其下字之例。亦可推知也。今此太極動靜之義。亦曰其動靜氣也。所以動靜之者。非太極耶。夫如是則不害爲太極之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之義也。敢問先生以爲如何。

曰東儒之論。有曰理之乘氣。如人之乘馬。又曰陽動陰靜皆自爾。非有所使。此等語專以太極看作日本皇帝者。嗚乎。其可哉。

對曰理之乘氣。如人之乘馬云云。此則圖中註解本語也。未知借此語者。其以上語義文法如何續來。而理固無眹。氣則流行。以無眹之妙㯚在流行之機之語。有何可疑乎。但有未知處。本註語曰。陽動陰靜。非太極動靜。只是理有動靜。理不可見。因陰陽而後。知理榙在陰陽上。如人跨馬云。敢問太極與理。果有分揀乎。伏願明示之如何。至於陰靜陽動皆自爾。非有所使。主見未可知也。九原可作願以質焉。此所以起日本皇之譏也。前後兩叚。果非有告於先儒之所謂曰所以曰使之之妙者。耶。抑復有所以者耶。盖易之所以爲兩儀者。太極之所以也。所以爲一陰一陽者。道之所以也。本圖之所以爲動靜者。太極之所以也者。明矣。然而若以所以二字活例推去。似有無限不勝之弊何者。先儒有曰。太極者只是天地萬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畢境先有此理云。此理者天地萬物之理也。則非但兩儀之所以生動靜之所以生而已也。至於天地萬物之生。皆所以生之也。人有問之者曰。太極生人與物乎。曰然。問之者曰不然生人與物者氣也。太極其理也。生人物者氣也。而所以生之者太極也。此與上兩儀陰陽動靜之爲太極之所以者一也。問者復誥之曰。誠如子之言氣不能自用其幾而太極反爲裁割萬物之主人也。生一凶人而所以生之者在彼。生一惡物而所以生之者在彼。理失純善至粹之面貌。而中庸所謂人物之生。各得爲健順五常之德者。當自此鑿矣。所謂氣而成形。理亦賦焉者之義。果安在。然則所以二字先儒下語。必有所在。伏願先生曲賜辯喩。開發蒙部如何。

退與會一同。作槐亭之行。又及此論會。一曰比如王者之擧動。其官班馬隊威儀之燦然可觀者。皆從者事也。然而不曰從者事。而曰王者之擧動者。其所以歸重在。此不在彼故也。余欣然曰。此喩甚妙。然而義理無射。尊當歸求之。吾亦更思之云。

此論卽隱若於席間者。而有强擡起强牽合之義。終覺未安。望順參看於妄自辯論之餘。以爲更示如何。此一段答會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