국역/표점
  • 국역/표점
  • 표점
  • 후석유고(後石遺稿)
  • 卷之六
  • 書(4)
  • 答李伯心【啓性○丁巳】

후석유고(後石遺稿) / 卷之六 / 書(4)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2008.0007.0001.TXT.0029
答李伯心【啓性○丁巳】
別後悵黯。惠椷遠及。稍慰渴仰。因審潦熱重省餘。學履增重。盛課見在魯論。甚善甚善。且以不憤不悱爲憂。此便是啓發消息。加勉爲望。但無師友之傍助。則誠亦可悶。然此書辭近而指遠。聖人全體大用之學。盡在於斯。善讀者。將弟子問處。作己問。觀聖人答處。若親炙。久久自然意思深長。如此方是讀論語人。不然而欲責效於一再讀之間。亦難乎爲功矣。以左右之明敏。勉勉循循。精思深踐。則夫子在座。顔曾後先。進德修業。曷有窮乎。漏器破鼎之喩。惟如吾朽淺。可以當之。賢者豈有是哉。疑條一幅。甚開眼處。感好問之意。略以管見錄去耳。
三亦字。
亦字。有或字義而似輕。此章所重。在悅樂與君子。而不在亦字。蓋跟上文而順用者也。
孝弟順德。
順德對逆理而言。不順乎德而能孝弟者。未之有也。
竭力致身。
蘆沙先生曰。事父母。私暱或勝。不竭其力者有矣。事君。法制或勝。不能致身者有矣。致身云者。如事父母之謂。
泰伯三讓云云。
泰伯三讓。其迹甚微。聖人不名言。集註亦不分明說。而史記云太王病。託以採藥。逃之荊蠻。又云太王有剪商之心。泰伯知之。故讓國而逃。其心卽夷齊叩馬之心也。集衆說而觀之。則泰伯之讓甚明。而未聞季歷之讓也。父死不赴之說。未可信。泰伯之至德。豈其然乎。
大學序六節云云。
凡長文之分節看。旨趣易明。六節之中。求見性之宗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