국역/표점
  • 국역/표점
  • 표점
  • 후석유고(後石遺稿)
  • 卷之五
  • 書(3)
  • 別紙

후석유고(後石遺稿) / 卷之五 / 書(3)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2008.0006.0001.TXT.0100
別紙
孔子惡楚。以其僭王也。而孟子見小大國之君。輒勸王道何也。
孔子於春秋。以尊周爲本。孟子於齊梁。勸行王道者。程子於孟子答梁惠王移民章下註。發明親切。孰敢有異議哉。
君臣相說之樂。當言爲君之宮。爲臣之商。而乃言爲事之徵。爲民之角何也。
孔子在齊聞韶。則齊之韶樂。當時有之。而孟子言民事之徵角者。民樂而後。君臣相說矣。豈與民同樂之義歟。
何以異於敎玉人雕琢玉哉。似有兩義。一則治國與琢玉。何異之有。一則治國。何故有異於琢玉云云。
敎猶使也。琢玉必使玉人。治國不使賢者任之。是愛國不如愛玉。何其有異云。
或曰心本性。或曰性根心。孰得。
鄙人於心性理氣。本無的見。又不能精思細察。究其極趣。何敢參論於賢者之言乎。嘗見先師蘆沙先生。答性猶太極。心猶陰陽。太極生兩儀。而心却統性情之問曰。在天曰太極陰陽。在人曰心性。就其中。分別天人而言之。太極生兩儀。是混同說。則造化本原在理。故歸重於理。而曰太極生兩儀。心統性情。是人身上說。自人身而言。則動作運用爲主。故歸重於心。而曰心統性情。幸考答問類編本文而觀之。則思過半矣。
我東黨論。竊謂決非君子事。末流之弊。至於不論人之賢否。事之是非。先問我黨彼黨云云。
我東色目。其來久矣。今世何人力量打破歸一乎。各在當人之持心公正。勿入於指目則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