국역/표점
  • 국역/표점
  • 표점
  • 난와유고(難窩遺稿)
  • 卷之五
  • 書(1)
  • 別紙

난와유고(難窩遺稿) / 卷之五 / 書(1)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2006.0006.0002.TXT.0006
別紙
問忌祭及墓祀時。有揖而再拜者。或有再拜而無揖者。有揖無揖之間。未知何者爲經禮之本乎。
答禮經儀禮是本經。歷考鄕飮鄕射等禮。拜揖各有用處。未有一時幷行者。且如今日肅謝笏記及文廟祭享儀註。但曰鞠躬拜興而已。未嘗有揖也。而今俗則一時倂行拜揖。未知出處。
問備要弔禮半答跪還。是何義乎。
弔禮主人之再拜。謝賓之來弔也。答之無名。而平交之拜。亦難空受。故半答。上文主人拜時。旣側身回避。故拜畢跪還本席。
問論語曰耕也餒在其中。學也祿在其中。敢問餒在之義。
遍身綺羅者。不是養蚕人。此餒字之義。
問心經荀子曰心臥則夢。偸則自行。敢問夢偸之義。
熟寢時。神在其中。依舊能思惟。所謂夢也。比非臥則夢耶。覺時其或非我本意。而乘隙竊發。飛天入淵。此非偸則自行耶。
心經誠意章第四板註。須是鑄私錢假官會。方爲自欺敢問假官會之義。
會是會計。假官會改易官文書。
第五板註。盖爲賺却下文。賺是何義。
不當連而連看謂之賺。連謂本非我物而買來也。
學者須是爲己。警如喫飯。寧可逐些喫令飽爲是乎。寧可鋪攤放門外。報人道我家有許多飯爲是乎。
此段本文。己自消詳。不煩註解。逐些喫。云一匙二匙隨宜喫之也。鋪攤排布攤列也。
修身章第二板註。旣喜則如種下種子。是何義。
如云節上生節。盖生生不窮之意。
第六板註。伊川涪陵之行。岸上有樵者厲聲問曰。舍去如斯。達去如斯。敢問舍去達去之義。
舍命而去故如是耶。達理而去故如是耶。
第七板柱。王幼觀曰先生一日說及受贓者。怒形於言曰。某見此等人。只與大字面配去。敢問大字面配去之義。
大字面謂黥面也。配去謂定配以去也。
牛山之木第六板註曰。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箇翻車。敢問翻車是何物乎。
翻車卽水車。不用人力而自轉者。漢靈帝作翻車渴烏。以灑南北郊。
若不做一箇主。怎生奈何。怎生是何義。
怎何也。怎生如何樣。
張天祺嘗言。約數年自上著牀。便不得思量。慷問上著牀之義。
臥時上臥牀。謂嚮晦宴息時也。
十五板註。朱子曰此心是箇什麽。什麽何義乎。
什麽如云何物也。
周子通書章註。伊川只就敬字上崖去。崖去何義乎。
崖當作捱。如支過之意。
敬齋箴二板註。便要開後門。是何義歟。
開後門。似是留退步之路之謂。而不記本文。不能指的。
尊德性第四板註曰。上面一截。便是一箇坏子。敢問坏子之義。
坏子是裁成形質。而未及文飾之謂。陶器之未熟者。退溪心經後論。大拍頭胡叫喚是何義。
如云高談亂說。出於朱書。
嫡子嫡孫俱死。而只有庶子庶孫。嫡孫無嗣。不得立後。而其祖死。則此子攝行喪事乎。次孫攝行喪事乎。次子攝行。則傳重之統。已在於孫。次孫攝行。則服斬之子與服期之孫。服之輕重。自有差等。而以古禮親同長者主之。不同親者主之之說旁照。則似當次子主之。而題主時旁題。題以介子奉祀耶。嫡孫婦。夫雖死。從夫之義。不可以生死而有異。則當服何服乎。
以旁枝達爲正幹之義。移宗於次子。則次子當爲重服。而若猶曰長子爲宗。則長子之次子承重可也。夫未重而死。則婦人不當承重。
婦人寡居。已傳重於子。而其子死。無男子主喪者。則題主之節。亡者之母爲主乎。亡者之妻爲主乎。
舅沒姑老。已爲傳重。其遠復受重。不可當。以亡者之妻主喪。
出嫁女出後者。於本生父母降爲朞服同也。而於祖父喪。出後者則降爲大功。出嫁女則獨不降何也。
本生父母是三年服也。而移天之後。不得不降。而祖父之服無所嫌故不降。
祭需用犬之文。備載於戴記。雖從古而用之。似無所失而今俗則不用。桃亦果也。而古今皆無用之者。是皆何義歟。
犬是古人用之。今雖用之。未有所失。而桃則果之最賤者。故祭祀不用。見於戴記。
問慰疏年月下。降等用郡望。答疏某位座下書謹空。謹空與郡望。是何義乎。
用郡望者。不用爵位之謂。此是降等之例。謹空卽留白之意。
大斂條。入棺後。留婦人兩人守之。是何義耶。
大抵是防盗。而必用婦人。或者女善於男耶。兩人之意不難知。
禫祀時出主告辭。不載於家禮。而見於丘儀。從家禮耶。從丘儀耶。
似當有告辭。而家禮不載。或是偶然落漏。
喪中出入。皆用俗制喪服與方笠。而若貧不能具二者。雖着中單蔽陽子。得無大失歟。
當宗俗
去丁丑變年。人家數世宗孫。轉客身死。而在家之人。不知其何日出何日亡。且無血續。自其門中。取至親間一人。從大體立後。而亡日與墓所。幷無可據。忌祀則似當計其出去月。卜日爲定。而墓所其將招魂而封築歟。
出去月內卜日似當。而招魂葬非禮。古人已累累言之。
參同契序後崆峒居士鄒訢識。其小註曰鄒字古邾字通用。訢子樂記有天地訢合之文。而與欣喜之義相同。愚意則以若朱夫子正大之學。姓與諱字。似不當變幻取義。而釋者之言如是。未知果有所據耶。又跋周元翁帖後書雲臺吏隱。雲臺崆峒。各隨其時所居地名而取之歟。
此法出於昌黎集石鼎聯句。盖善謔也。雲臺以下。古人往往有這樣處。
無故被天津橋上胡孫擾亂。爲大耳三藏覷見。敢問。
曾見其本語出處。而今昏忘不能記。大抵一阿彌僧見天津橋胡孫作戱。歸而未忘。被老師破看破也。大耳三藏師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