국역/표점
  • 국역/표점
  • 표점
  • 석전집(石田集)
  • 卷之二
  • 雜著
  • 讀猥筆

석전집(石田集) / 卷之二 / 雜著

자료ID HIKS_OB_F1037-01-202001.0003.0003.TXT.0001
讀猥筆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張子曰。心能盡性。性不知檢其心。後之儒者。驟看皮面。以此爲機自爾。非有使之之證。然道固非弘人。而道自有弘之之妙。故人能弘之。道無其妙。人何自而弘之。朱子曰。主宰常定者。心也。發出不同者。性也。所謂弘道者。只是以主宰常定之本體妙用。檢其發出不同者而擴充之。極其盛。則至於參天地贊化育。是豈此心所乘之機之能自爾乎。蓋道體無爲。所謂無者。無其能然之力耳。其必然之妙。則乃其固有者也。如恭己正南面無爲。而九官十二牧。典禮典樂。掌兵掌糧。各隨其職。而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早已命之之由也。此所以爲至尊之實而萬物之主焉。故曰太極生兩儀。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曰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聖哲之千言萬語。皆以理爲主。而至於鳶飛魚躍。逝者如斯。直曰理之用。曰此道體也。而未嘗以氣言之也。後世禪家與陸氏。俱有認氣爲理之弊。故朱子解太極圖設動靜註。著所乘之機四字。明道器上下之分矣。栗谷先生偶發機自爾。非有使之之語。而轉轉至權信元一直。認理作氣。故蘆翁特著猥筆。解朱子動靜者所乘之機。以明主㒒先後之分。於是乎從上聖賢主理之眞詮。始明於世矣。夫栗谷之所解。解所乘無爲而機有爲也。故答牛溪書。有此機自爾之說。而以人能弘道斷之曰。若非氣發理乘一途。而理亦別有作用。則不可謂理無爲也。如此則氣專用事而似有可疑。然就攷全篇。則一節若理爲主而與蘆翁合。一節若氣爲主而與蘆翁離。一書之內。有若左右佩劍。而其實。下一節是就流行邊說。故有所云云。今之儒者。執言迷旨。誤認爲源頭。於是。理爲沒主張之物。而天下之大本遂舛。周平王之下堂見侯。漢獻帝之徒擁虛號。亦將次第事。蓋由不知無爲之中有必然之妙故也。乘然後謂之理。恐非朱子之本意。而待人弘之然後謂之道。則又非孔子之本意也。然則蘆翁所謂理無能然之力而有必然之妙十二字。明白的確。顚撲不破。實發前人之所未發。而大有功於聖門也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