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특화콘텐츠
- 서원향교지
- 고흥향교지(高興鄕校誌)
- 高興鄕校誌【全】
- 文廟
고흥향교지(高興鄕校誌) / 高興鄕校誌【全】
文廟
文忠公鄭夢周字達可號圃隱延日人成均學生云瓘子高
麗忠肅王丁丑生母夢抱蘭盒而生因名夢蘭年九歲又夢
黑龍升樹出視之乃先生也因改夢龍旣冠又改夢周恭愍
王庚子登文科進士選補藝文檢閱時喪制紊亂獨先生丁
父母憂幷廬墓盡禮事聞旌閭乙巳以禮曹正郎兼成均博
士先生講論無不脗合於朱子說爲東方理學之祖從我
太祖擊倭於雲峯恭讓王庚午拜門下侍中處大事決大疑
不動聲色令士庶立廟奉祀內建五部學堂外設鄕校以興
儒術先生忌我朝 太祖威德日盛中外歸心趙浚南誾鄭
道傳等有推戴之謀欲乘機圖之 太宗設宴請作歌侑酒
曰此亦如何彼亦如何城隍堂後垣頹落亦何如我輩若此
爲不死亦何如先生遂作歌送酒曰此身死了一百番更死
了白骨爲塵土魂魄有也無向主一片丹心寧有改理也歟
然 太祖待先生如初 太宗曰時不可失乃遣趙英珪等
要於善竹橋擊殺之亭年五十六 太宗辛巳 贈領議政
謚文忠 中宗丁丑從祀文廟有文集
文敬公金宏弼字大猷號寒暄堂瑞興人司勇紐子我朝
端宗甲戍生天資甚高德器溫厚發奮力學從佔𠌫齋金宗
直受業以小學服膺嘗作詩曰業文猶未識天機小學書中
悟昨非從此盡心供子職區區何用羡輕肥佔𠌫齋曰此言
乃作聖根基平生以小學律身以古聖賢爲準則篤志力學
眞實踐履與鄭一蠧志同道合倡明性理之學訓迪後生因
其材而成就之 成宗庚子中生員燕山丙辰以遺逸薦刑
曹佐郞戊午史獄起以佔𠌫齋門徒杖配熙川庚申移順天
甲子禍及謫所先生沐浴冠帶而出神色不變徐以鬚啣口
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幷此受傷從容就刑享年五十
一 中宗丁丑 贈右議政 宣朝乙亥賜謚文敬光海庚
戍從祀文廟有文集
文獻公鄭汝昌字伯勗號一蠧又號睡翁河東人虞侯六乙
子我朝 世宗庚午八歲明使張寧見而異之癸卯中進士
入泮宫同列以理學推尊之愛晋山岳陽洞山水築室卜居
有詩曰風蒲泛泛弄輕柔四月花開麥已秋看盡頭流千萬
疊孤舟又下大江流庚戍文科補藝文舘檢閱薦侍講院說
書燕山戊午以佔𠌫齋門徒坐史禍謫鍾城七年甲子卒于
配所亭年五十五 中宗丁丑 贈右議政 宣祖乙亥賜
謚文獻光海庚戍從祀文廟有文集焚失
文正公趙光祖字孝直號靜菴漢陽人監察元綱子我朝
成宗壬寅生年十四從師寒暄堂於謫所得聞爲學之大方
寒宣堂曝雉于庭欲爲祭用守者不謹爲猫所偷寒暄堂盛
氣責守者先生曰奉先之誠雖切君子辭氣之間不可不察
寒暄堂執手謝曰吾亦先悔汝言如此汝乃吾師吾非汝師
中宗庚午進士中謁聖科入湖堂歷典翰超拜副提學上
疏請罷昭格署拜大司憲請設賢良科執法公平教導兼至
每出入市井小民羅拜於前曰吾上典至矣己卯十一月因
南哀沈貞洪景舟等之密告 命下獄安置綾州十二月二
十日賜死其絶命詩曰愛君如愛父憂國若憂家又曰天日
臨下土昭昭照丹衷仰藥時年三十八 宣祖丁卯 贈領
議政己巳賜謚文正光海庚戌從祀文廟有文集
文元公李彥迪字復古號晦齋驪州人生員蕃子 成宗辛
亥生安重端詳雅有高趣 中宗己巳擧生員甲戍登文科
金慕齋安國爲考官見其䇿嘆曰王佐才也爲司諫時金安
老久黜朝廷議復引用先生獨力言不可 明宗御忠順堂
因見宮臣天威震赫人莫敢小忤先生從容言曰人臣之義
當專於所事當彼時專心先王者豈宜深罪且擧事當顯明
不然恐士林多罹禍旣而錄其入侍忠順堂諸臣靖難御仕
功臣號先生力辭不聽丁未壁書之禍因以加罪安置江界
癸丑以疾卒於謫所享年六十二 宣朝戊辰 贈領議政
謚文元光海庚戍從祀文廟有文集
文純公李滉字季浩後改景浩號退溪後又號陶叟眞寶人
進士愼〖埴〗子燕山辛西生年十二受論語于叔父松齋堣堣曰
持門戶者必此兒也道德純備深得蘊奧與門人講道于陶
山多有成就卓然爲東方理學之宗 中宗戊子中進士甲
午登文科歷修撰入湖堂 明宗戊申補丹陽豊基二邑己
酉卜居退溪搆成陶山書室講明道學拜工曹判書累辭不
起上意猶勤使人畵進陶山圖撰記以進 宣祖即位拜禮
曹判書戊辰陞右賛成上疎進六條大提學朴淳啓曰李滉
爲提學高年碩儒反小任而居後進下用人顚倒莫甚請遞
任授之於是命與淳相換先生爲大提學進聖學十圖庚午
卒享年七十遺戒勿用碑石只以小石題曰退陶晩隱眞城
李公之墓後 贈領議政謚文純光海庚戍從祀文廟有文
集
文正公金麟厚字厚之號河西又號湛齋蔚山人叅奉齡子
中宗庚午生形貌端正風神秀朗年十八往拜崔愼齋山
斗論學於四書五經諸子史無不沈潛至於天文地理醫藥
算數律曆無不通曉愼齋稱以秋水氷壺其詩曰天地中間
有二人仲尼元氣紫陽眞潛心勿向他岐感慰此摧頹一病
身辛卯中進士庚子登文科以弘文館博士兼世子侍講院
說書 仁宗在東宮時恩遇日隆特賜書冊又爲墨竹以寓
微意仍命題詩焉 仁宗卽位乞養爲玉果縣監辭病歸家
明宗累拜官至弘文館校理皆不就 明宗庚申卒享年五
十一 正廟丙辰 贈領議政賜諡文正從祀文廟有文集
文成公李珥字叔獻號栗谷德水人監察元秀子也 中宗
丙申生於江陵府母思任堂申氏夢龍飛到寢舍而生故小
字見龍七歲四書諸經率皆自通八歲登花石亭有詩曰林
亭秋已晩騷容意無窮遠水連天碧霜楓向日紅山吐孤輪
月江合萬里風塞鴻何處去聲斷暮雲中成童時偶看釋氏
書因染禪學入金剛山一日始悟禪學之非束裝以歸專心
性理之學二十三歲謁退溪李先生論理氣呈一律云溪分
洙泗派峯秀武夷山活計經千卷生涯屋數間襟懷開霽月
談芙止狂瀾小子求聞道非偸半日間甲子兩場文科又魁
生員及文科前後居魁者凡九拜戶曹佐郞 宣祖朝至弘
文館校理後拜弘文館副提學時東西黨論紛紜先生力主
調停欲爲保合而不得歷大提學吏曹判書至兵曹判書入
對請豫養十萬兵以備不虞西崖柳成龍以爲不可曰無事
而養兵是養禍也乃止之後當壬辰亂西崖嘆曰李栗谷眞
聖人也以北邊胡亂事被三司構劾引咎乞退歸海州群情
愈忿太學生及兩湖儒生八百餘人抗疏守闕伸辨其冬特
除吏曺判書甲申正月忽感疾口呼〖號〗進北邊方略六條家人
夢龍自寢房飛上翌朝卒享年四十九 仁祖朝 贈領議
政賜謚文成 肅宗壬戍從祀文廟己巳士禍命撤享甲戌
復享有全書聖學輯要擊蒙要訣
文簡公成渾字浩原號牛溪又號默庵昌寧人聽松堂守琛
子 中宗乙未生受學於家庭學業大進稍長博通經史文
辭贍蔚爲人所推重年十七發解司馬兩試因疾不赴覆試
絕意科業專精學業 宣祖戊辰命薦遺逸拜持平庚辰拜
掌令幷不就辛巳始入京登對上封事萬言又陞吏曹叅議
拜命數日三司論劾栗谷先生乃上章言珥盡忠三司劾栗
谷以網打士林辭職歸鄕壬辰大驚西幸賊兵充斥不得前
進先生遂入李廷馨軍中上便宜務十四條退歸田里戊戍
以疾卒享年六十四 仁祖朝 贈領議政賜謚文簡 肅
宗壬戍從祀文廟有文集
文元公金長生字希元號沙溪光山人大司憲繼輝子 明
宗戊申生受業於栗谷李先生之門博通禮學爲師門嫡傅
宣祖朝以遺逸徵出監定州當王辰亂戎事方午先生䇿
應撫援各得便宜入爲戶曹正郞明兵南下先生調度粮餉
于湖南 仁祖反正召以掌令不起丁卯淸兵入冦 大駕
幸江都世子分朝于全州先生膺兩湖號召使之命糾合同
志盡心國事戊辰拜刑曹叅判辛未卒享年八十四 贈領
議政謚文元 肅宗丁酉從祀文廟有文集家禮輯覧
文烈公趙憲字汝式號重峯白川人應祉子 中宗甲辰生
幼時家貧躬耕隨暇讀書以古聖賢自期常激昂自誦曰天
生男子豈偶然哉明宗丁卯登文科拜坡州教授請益牛
溪成先生牛溪稱以畏友徃拜栗谷李先生而師事之丙戍
爲公州敎授上萬言䟽極陳栗午之忠賢痛斥時軰之凶詐
王辰倭賊渡海大駕西幸先生傳檄募義遮截報恩之車
嶺以却賊又移檄于八路旣建義旗義士雲集破賊于淸州
遂移軍行錦山或謂母輕大敵先生泣日君父安在敢言利
鈍主辱臣死吾知一死而已與七百義士殉節錦山有七百
義士塚甲辰錄宣武勳贈吏曺判書仁祖己丑贈領
議政賜謚文烈高宗癸未從祀文廟有文集
文敬公金集字士剛號愼獨齋光山人沙溪長生子宣祖
甲戍生承襲家訓以孝悌忠信爲立身之本窮理居敬爲進
修之基十八中進士光海庚戍薦授叅奉見政亂奉親歸鄕
里 仁祖卽位以遺逸徵除扶餘臨陂皆不就 孝宗召以
禮曹叅判陳時務八條時金自點不軌而潛搆於淸國謂金
尙憲與金集爲首於是清使六人并出又以兵壓境擧國震
懼先生怡然曰李杜齊名死亦何恨 上親爲彌縫事遂得
解自點謀覺伏誅陞拜吏曹判書三疏三告上曰不與之共
天位治天職則非王公之尊賢者也先生感激出謝丙申卒
壽八十三 英宗朝 贈領議政賜謚文敬 高宗癸未從
祀文廟有文集
文正公宋浚吉字明甫號同春恩津人郡守爾昌子 宣祖
丙午生于京城隣舍人夢有一人持產具曰我天上人將以
此遺宋氏家云生有異質喜讀書好習字就學于沙溪金先
生少有疑晦必禀於師門沙溪善之沙溪歿仍師事愼獨齋
仁祖甲子中進士庚午除洗馬不就 孝宗即位以遺逸
徵庚子論禮被尹善道劾遂待罪南歸乙巳 上幸溫泉以
大司憲召對行宫隨駕還都疏論輔養元子之道始置輔養
館以先生處之己酉進太極圖說以明造化之本官至吏曹
判書 顯宗壬子卒享年六十七後贈領議政賜謚文正
英宗丙子從祀文廟有文集
文正公宋時烈字英甫號尤菴恩津人奉事甲祚子 宣祖
丁末生父夢孔子至其家而生故小字聖賚師事沙溪金先
生嘗以爲天地之所以生萬物聖人之所以應萬事直而己
孔孟以來相傅者惟是一直字 仁祖癸酉中生員以遺逸
徵丙子扈駕南漢媾成哭痛而歸鄕里再爲持平而不起
孝宗在東宮時先生爲師傅及卽位將伸大義於天下以掌
令召先生感激入謝連拜進善執義時淸陰先生尚憲愼獨
齋金先生同春宋先生俱在朝廷人皆想望至治不意賊臣
陰泄國情外喝日急乃相率而退除承旨贊善不就 上每
嘆服淸之恥有北伐之志以密札招之先生遂有許以驅馳
之意入朝 上持陞冡宰擧國聽之先生受其付託有所畫
策契合昭隆經綸密勿世皆以漢昭烈孔明擬之不幸仙御
上賓事皆瓦解 顯宗即位拜右議政至左議政先生受世
道之託以明天理正人心闢異端扶正學爲己責嘗曰使此
道由我而明雖萬死無恨也甲寅尹鐫借禮論搆禍遂至北
謫卒乃幽囚巨濟島禍益急而毅然不燮己巳論元子册立
之事觸犯忌諱令流濟州尋拿到井邑賜死享年八十三是
夜火星殞於東方白氣如虹後贈領議政賜諡文正 英宗
丙子從祀文廟所著有宋子大全
文純公朴世采字和叔號玄石又號南溪潘南人弘文校理
漪子 仁祖辛未生受業淸陰金先生明於禮說道學行義
爲人推重中進士以遺逸徵 肅宗甲戌拜右議政陞左議
政與尤菴宋先生爲道義交景慕如師又親明齋尹拯及起
老論少論之二派先生居兩者之間盡力於調停乙亥卒享
年六十五諡文純 英宗甲申從祀文廟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