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특화콘텐츠
- 서원향교지
- 고흥향교지(高興鄕校誌)
- 高興鄕校誌【全】
- 孔子歷代褒崇典章
고흥향교지(高興鄕校誌) / 高興鄕校誌【全】
孔子歷代褒崇典章
魯哀公立孔子廟俾百戶守之○西漢高祖過魯以太牢祀
孔子○元帝命太師以所食八百戶祀孔子○東漢光武過
闕里命大司空以太牢祀孔子○明帝詣孔子宅御講堂命
皇太子諸王說經○西晋靈帝詔置鴻都門學畵先聖及七
十二弟子像○武帝詔魯國四時祀孔子及弟子帝親釋奠
以顔子配享○唐高祖令有司於國學立周公孔子廟四時
致祭○太宗詔別祀周公州縣皆立孔子廟○高宗詔以周
公配武王特祀孔子○玄宗詔國子監及諸州孔子南面坐
被王子服釋奠用宮懸○宋太祖詔祀孔子用永世之樂○
明朝成化間詔天下孔子廟祀加樂舞八佾籩豆十二東國
則麗朝時享祀焉
兗國復聖公顔子名回字子淵魯人也邾武公伯顔后鄕士
無繇子受學於孔子娶齊姜氏魯昭公二十九年戊子十一
月丙申生顔子少孔子三十八歲幼有異質甫成童遂從孔
子受學楚子以書社地欲封孔子時令尹子西不可且以顔
子輔相之才而沮之乃止返魯安貧樂道魯哀公十三年己
未八月丁巳卒得年三十三孔子哭之慟哀公弔爲葬于魯
防山南顔子得淳和之氣禀上智之資善問好學孔門弟子
身通六藝七十二人中以德行首稱而但與聖人未達一間
耳觀其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然在後
之言可謂深得聖人之道者矣唐貞觀二年詔稱先師配享
文廟元文宗至順元年贈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
復聖顔子東國則自麗朝已配享焉
郕國宗聖公曾子名參字子輿魯南武城人鄫世子巫后點
子父曾點學于孔子魯定公五年丙申生曾子少孔子四十
七歲年十六以父命從學于孔子事之十餘年學業大成義
不苟仕大夫之門家貧嘗弊衣力耕以養其親魯君聞之致
邑而固辭不受及親老不欲遠遊齊聘爲卿亦不就故在聖
門最以孝行聞要之其學以誠篤審問反躬守約爲貴曾子
獨受孔子之傳統觀其稱孔子曰溫而勵威而不猛恭而安
又曰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曝之皜皜乎不可尙己則可謂善
形容孔子道德者也逮至晩年所見益高所守益篤及有疾
召門弟子啓手足易簀而後卒作孝經述大學唐徽宗改和
元年封武城候配享 文廟元至順元年贈郕國宗聖公明
嘉靖九年改稱宗聖曾子東國則享祀在我朝 太宗七年
沂國述聖公子思名伋子思即其字也孔子孫伯魚子生有
異質嘗聞聖祖之訓自任以負荷之重乃受業於曾子窮性
命之原極天人之辦以誠心敬身尊道爲貴故能眞得孔子
之傳而大學之心法所由授受中庸之微言所由闡明觀其
中庸有曰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之
句深知厥祖而能形容者也故雖窮困終身而立節伸道以
求無忝於厥祖如魯繆公以餽問求與之友而不可得衛田
子方餽以狐裘與乘馬皆不受享年一百十餘歲而卒葬于
祖墓南麓承先師之意而著述中庸焉唐徽宗崇寧元年封
泝水候配享文廟元至順元年贈泝國述聖公明嘉靖九年
改稱述聖子思東國享祀在我朝 太示七年
鄒國亞聖公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也魯孟孫氏之后父激
公宜母仇氏生三歲而父激公宜卒母有賢德其舍近墓每
戲嬉踊躍築埋母曰此非居子也乃居於城市其戲嬉常爲
賈衒其母曰此非居子也乃徙舍學宮之傍其戲嬉常陳俎
豆設禮容母曰此眞可以居子也遂居之世稱孟母有三遷
之敎旣長受業於子思之門人嘗曰孔子聖之時者也我所
願則學孔子也道旣通遊於齊梁之間不得見用乃與萬章
之徒難疑答問作孟子七篇自敍其終曰由堯舜至湯五百
有餘歲由湯至文王五百有餘歲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
然而無有乎爾云則可見其自任以斯道之重而又以俟後
聖於無窮者矣及卒葬于其鄕四基山之陽宋元豊六年封
鄒國公配享 文廟元至順元年贈鄒國亞聖公明嘉靖九
年改稱亞聖孟子東國享祀在我朝 太宗七年
道國公周惇頤初諱淳實字茂叔號濂溪宋道州人先生聞
道甚蚤博學力行遇事剛果有古人風嘗作太極圖易設易
通數十篇在南安時年少不爲守所知洛人程公珦攝通守
事視其氣貌非常因與爲友且使其二子往受學焉在郴時
郡守李公初平知其賢與之語而嘆曰吾欲讀書何如先生
曰公老無及矣我請得爲公言之於是日聽先生語二年果
有得在邵州時廣昌學校以敎其州民子弟及使嶺表以洗
寃澤物爲己任未究所爲而病以歸矣廬山之麓有溪焉發
源於蓮華峯下潔淸甘寒先生樂之因寓以濂溪之號而築
書室於其上太史黃庭堅作詩而序之曰茂叔人品甚高胸
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後封爲道國公我朝則 肅宗甲午陞
配
豫國公程顥字伯淳號明道宋河南人三司使珦子熙寧遷
晋城令斷獄如神明尤務德化凡民以事至縣者必告以孝
弟忠信使之相助相恤而姦僞無所容神宗素知其名數召
見每退必曰頻求對欲常常見卿前後進說甚多大要以正
心窒慾求賢育材爲言以誠意感悟主上爲務王安石議更
法方怒攻者甚先生赴議事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議願平
氣以聽安石爲之愧屈嘗論時政有曰興利之臣日進尙德
之風漸衰尤非朝廷之福遂乞去安石猶敬其忠信哲宗立
召爲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五十四資性過人充養有道門
人交友從之數十年未嘗見其忿勵之色遇事優爲雖當倉
卒不動聲色嘗言曰道之不明異瑞害之也是皆正路之蓁
蕪聖門之蔽塞闢之而後可以入道旣歿也文彦博爲題其
墓曰明道先生其弟頤序之曰周公歿聖人之道不行孟軻
死聖人之學不傳先生生于千四百年之後得不傳之學於
遺經使聖人之道煥然復明於世蓋孟子後一人而已有文
集後封豫國公我朝 肅宗甲午陞配○洛國公程頤字正
叔號伊川明道先生之弟也與兄同受學於周茂叔年十八
上書闕下勸仁宗以王道爲心生靈爲念黜世俗之論期非
常之功哲宗嗣位司馬光等上其行誼于朝其略曰河南處
士程頤眞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道德純備學問淵博有
經天緯地之才有制禮作樂之具俾當勸講必能輔養聖德
兼掌學校足以變斯文授國子監條制乃請制尊賢堂以延
天下道德之士鐫鮮額以去利誘省繁文以專委任勵行檢
以厚風敎及置待賓吏師齋立觀光法當時人士歸其門者
甚盛而先生以天下昌明道學自任論議褒貶無所顧忌由
是同朝之士有以文章名世如蘇東坡軾輩甚疾之與其黨
類巧爲謗詆而終不見屈意又復宣義郞以老致仕遷居龍
門之南止四方學者曰尊所聞行所知可矣不必及吾門也
至寢疾而卒享年七十五後封洛國公我 朝肅宗甲午陞
配
徽國公朱熹字仲晦號晦菴宋婺源人進士松子幼穎悟甫
能言父指天曰天也先生因問天之上有何物父異之就授
以孝經一閱題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嘗從群兒戱沙上獨
瑞坐以指畫沙卽八卦也年十八登進士孝宗卽位詔求直
言先生上封事言聖躬雖未有闕而修攘之計不可以不早
定仕於外者僅五十年先生徧交當世有識之士惟師延平
李侗其爲學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嘗謂聖經之旨
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故著有易本義啓蒙與詩集傅大學
中庸章句或問論語孟子集註太極圖通書小學書通鑑綱
目家禮近思錄程氏遺書伊洛淵源錄一日疾㞃〖谻〗手書屬其
子在及門人范念黃幹奉奉以勉學修正翌日正坐整衣冠
就寢而逝享年七十一平生爲文凡一百卷生徒問答凡八
十卷別錄十卷也黃幹曰道之正統待人而傳由孔子而後
曾子子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
其絶至朱子而始著後封徽國公諡文我朝 肅宗甲午陞
配
弘儒候薛聰字聰智慶州人僧元曉子元曉嘗爲沙門淹該
佛書一日元曉風顚唱歌云誰許沒柯斧我硏〖斫〗支天柱新羅
眞平王聞之曰此師殆欲得貴婦産賢子之謂矣國有大賢
利莫大焉時瑞石宮有寡公主勅宮吏覓元曉已自南山來
過蚊川稿遇之墮水中濕衣袴吏引於宮遞衣{目+良}〖㫰〗矖〖曬〗因留宿
焉公主果有娠而生先生元曉旣失戒易俗服自號小性居
士先生生而明銳旣長博學能以方言解九經訓導後生至
今學者宗之又能屬文而世無傅南地或有所製碑銘剝落
不可讀爲神文王所請作花王論高麗顯宗時贈弘儒候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