특화콘텐츠
  • 특화콘텐츠
  • 호남근현대문집
  • 율계집(栗溪集)
  • 卷之五
  • 書(3)
  • 答鄭晦夫【邦燁○甲寅】

율계집(栗溪集) / 卷之五 / 書(3)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2007.0006.0001.TXT.0017
答鄭晦夫【邦燁○甲寅】
秋間坐屈。感荷不淺。而緣擾未得細叩用工之實。穩舒索居之懷。席未煖而言旋。心實怏怏。久愈不平。忽承心畵。罄竭衷情。副以緖論。昭示窩藏。此則昔所未有。爲感奚啻百朋。來諭滅絶事物。凡然獨修。吾儒無此法門。仰認知見之正。非餘人可測。以兄之資志。加以鞭辟近裏。又知學以致用之爲貴。來頭無限好事業。執契可竢。世間萬事萬物。皆備我方寸之內。以事物爲外。而謂非吾所當做。則天下事更敎誰做。且或被他乾沒。苟苟營營。而特昧夫根本之歸。則又非吾儒所謂學也。此處正宜十分省察也。琦罪守窮山。秖見代謝之催靦然可愧。如干志業。又日摧月敗。如中霜之葉。所仗惟隣耟耳。近錄箚義。警發多矣。用工精細。見解縝密。但責我商評。恐是謬敎。虛辱盛意。亦不敢也。妄玆貢愚於下方。須詳櫛而更敎之也。
圖說解始之合終之離云云。
大凡天下之物。有離而後有合。有合而後有離。理氣二者。元不相離。何合之可言。元不相雜。何離之可言。盛諭云云。却是倒說。愚聞之師曰。不見其合者。指上文自其微者觀之之說。言其雖悉具而不見其合也。不見其離者。指自其著者觀之之說。言其無不在而不見其離也。更商之如何。
一陰陽一太極。【止】各一其性云云。
上兩一字。是渾一之意。朱子所謂渾然一體。莫非無極之妙者是也。各一一字。涵各專其一之意。渾然一體之意。朱子所謂隨其氣質而所稟不同者。是專一之意也。所謂渾然太極之全體。各具於一物之中者。是渾一之意也。
靈處是氣。靈底是理云云。
以處底二字。分析理氣。說得好。大抵卽物看理處。此二字。是八字打開之要法。
陰陽剛柔仁義。朱子葉氏兩解不同云云。
各自是一說。何必較方爲。尊諭云云。未知其然。
誠幾神條。誠性也。幾情也。德行也。性焉者誠之立。安焉者幾之明。復焉者思誠。執焉者硏幾而固執之云云。
如此看。恐亦無害於義。但所諭德行也云者。未然。朱子不謂之卽五行之性也乎。發微不可見一段。乃言聖而不可知之神也。此章聖賢神。各是一個地位。愚嘗聞諸先師者如此。來諭極贊聖人之云。恐當更商。
性焉之性。朱子解之以獨得於天云云。
泛言性。則固人人所同得。而性焉之性字。與堯舜性之之性同。中庸所謂自誠明謂之性是也。此則惟聖人爲然。衆人不能明。故曰獨得。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於大本達道之義。無甚發明云云。
中和以性言。寂感以心言。心性初非二物。而中和乃所以爲寂感也。蓋人皆有是心。衆人未發時。已自汨亂了。至感發處。又如何得如聖人中節。必須寂然不動而後。大本立矣。感而遂通而後。達道行矣。不動字遂通字。不可草草看過。
鬼神之神。是屈伸之神。妙用之神。是神明不測之神云云。
屈伸如寒來暑往。日往月來。春生夏長。秋殺冬斂是也。所謂鬼神之功用也。神明不測。如一屈而一伸。一伸而一屈。忽然而來。忽然而往。方如彼又如此。方如此又如彼者是也。所謂鬼神之妙用也。有見於此。則他可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