디렉토리열람
  • 디렉토리열람
  • 유형분류
  • 효당문집(曉堂文集)
  • 卷之五
  • 牘(2)
  • 答具明甫

효당문집(曉堂文集) / 卷之五 / 牘(2)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1902.0006.0001.TXT.0075
答具明甫
知居汾陽城中。日與聲利紛華相接。而能留心於寥寥古人之簡編。發其所疑。有此遠詢。可知心不與之俱逞。而尊先丈炳然之苦心。庶幾其不負矣。得所罕有。欣喜亡量。第所論諸條。以愚觀之。或似滯於言句之末。而不繹其所以立言之旨。無乃其思之未愼乎。豁然貫通。是狀其窮理之至。而於天下之事物。皆有以通其理也。程子所謂脫然有覺處是也。表裏精粗無不到。猶言物理皆到其極處也。全體大用無不明。猶言物理旣極。而吾之聰明睿知。皆有以極其心之本體也。此正格致傳之結語。極言其效如此。朱子嘗謂格物是零碎說。致知是全體說。今以其全體說而疑之非也。無不明明字。與明明德之明字。同而義異。明明德之明。對昏蔽而言也。包格致誠正修在在其中。不可以一偏說。此明字。特就知上說。不可此而同之也。知止一節。分明是止至善之功效次第。而後人徒見知字。以爲是致知章之錯簡。誤也。大學文字。每章必有結語。蓋此書首提三綱領而三綱領之中。止至善爲其標準故。特言其得之之序。而其下以本末先後結之。觀八條目之下。有兩節以結之。則三綱領之有結語。乃其文法固然。何須疑乎。身心之與事物。恐析之太過。身心獨非物事乎。近道之近。自是古人語法。語其效則緩而不迫。與庶幾字相類。不然則知所先後。便可入道。何止於近道。自朱子以後明儒及我東先輩。往往以其意更定其簡編。甚至用古本爲主。皆穿鑿淺近。不足深論。觀諸儒之論。乃知朱子之學精微深妙。可奪天巧。彼紛紛者。譬螢爝之於日月夜。雖煙學者於書。貴能會疑。不曾會疑。雖得亦淺。凡有所疑。幸不吝相示。遠外非此。何以爲講磨之資。承欲見顧。諸當面吐 預爲翹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