디렉토리열람
  • 디렉토리열람
  • 유형분류
  • 효당문집(曉堂文集)
  • 卷之三
  • 別紙

효당문집(曉堂文集) / 卷之三 / 書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1902.0004.0001.TXT.0015
別紙
心對性已言。則一理一氣。各專其部分云云。
朱子嘗論五峯之將心對性而曰。心不可對性言。此言心統乎性。非彼此對立於方寸之中者也。鄙說本於此。然心與性。名目旣異。地頭亦殊。固可以分而言之。所引蘆華諸說是也。但合言則心爲性情之主。分言則純氣而聽命於性。是其名言之際。易致差失。有若朝爲君而暮爲臣僕者然。此其於事理得乎。又心者合理氣而得名。故可有時專以氣言。非與性各占一位。而專其部分。如郡縣之各有職守。軍卒之各有隊伍也。愚故慮此而爲之說。非謂心可專屬理而不可合氣言也。請更就前此所示盛論中。細考之。分言與對言。似亦有異。分言者。就其混合中。分取一邊而言。蓋道理至妙。言之可如此。又可如。彼對言者。一賓一主。相與爲敵之謂也。恐亦不可不察也。

日新論艾山心說曰。主宰則理一句。語涉徑約云云。
日新說能覺者是靈。而所覺者是性。能主宰者是靈。而所主宰底是性。能妙用者是靈。而所妙用底是性。語非不備矣。而朱子本語。以能覺者氣之靈。所覺者心之理。兩下說來。靈固心之靈。理亦心之理。此其主心而言。意極明白矣。而乃以所者屬性。則能者自當屬之心。其尊性卑心之意。已不可誣。此其貳於艾翁而見疑於晩年者也。主宰則理。謂之徑約。亦頗有不肯以理爲主之病。是惟看其所言之地頭如何耳。苟不繹其意而惟其言是執則如心爲太極。心也天也一理也。此語亦皆歸之徑約。而無條理曲折可繹也。而可乎。

以禮制心。心不踰矩。分明是以氣言心處。【止】重菴論此。有心當屬氣云云。
以禮制心。心不踰矩。此皆指衆人氣拘物蔽之心耶。抑以心所固有之德。而制治此心。心自不踰其則耶。朱子論心不違仁曰。仁卽是心。心如鏡。仁便是鏡之明。鏡從來自明。又曰仁與心。本是一物被私欲一隔便違仁却爲二物。以此推之。所謂道以治心。理義之悅我心。皆當如是觀。今以矩之對心而謂心屬氣。則其與彼之以心不違仁。而判心與仁爲二物者。相去不能以寸矣。雖重菴安可從哉。至若虛靈有分數之說。此正以氣言處。若得於天之本心不犯氣不犯物之眞體。又安得以分殊言邪。鏡之明。自是鏡之德。德無不明。其有精麤明暗。質也非德也。盛論却以此攙入而亂之。何其語法之與彼一邊相似也。心爲理時。心之理主宰那性。心爲氣時。性之理主宰那心。所謂心者。信乎其怳惚不可測也。請試問。心以氣言時。心之理去在何處。至以理言時。復來主宰乎性。心之理主宰那性時。性之理却又在何處。被他心主宰耶。性之理心之理。初無分別。盛諭極是。乃又有此分別。意者分而言之。不得不然歟。以愚所聞。心本理氣合。但理主而氣爲之資。如燭火得脂膏自光明耳。其單言氣處。特指其地盤界至耳。非本體之理去走別處。喚性將來作主宰也。【如指人一身而言。則面目爲主。肢體屬焉。若單指肢體時。面目却亦自在。】心能主宰那性。以其有虛靈知覺。足以管攝夫性情耳。非心外更有理以此攝彼也。朱子曰。心雖主乎一身。而其體之虛靈。足以管乎天下之理。心之爲主宰.其情狀亦昭然矣。

性者。太極渾然之體。秖有動靜之理。而無動靜之事。故未有發之可言云云。
一邊之論。方以理無爲性無動之故。而理爲死物。性爲虛器。虛論乃贊而和之。以爲無破綻。竊恐尊意亦復以達道爲氣發。失却子思以來相傳之宗旨。故妄有所陳。今引朱子及先儒說。以證性之無發未發。承諭爲之惘然。未發非性。而未發之境界。性卽在焉。已發非情。而已發之境界。情則行焉。故發未發之機。則爲心。而發未發之實事。則性也情也。與湖南諸公論中和書。以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爲心之體用。而動靜皆主心言。此以明心爲性情之主而能統乎二者。猶孟子言惻隱辭讓之心。而其實則惻隱辭讓乃情也。故章句不曰心之德。而曰性情之德。若乃病彼之認寂然不動爲性者。非慮夫認心爲性也。謂寂然不動。是指其情狀。非以名物名者也。以情狀爲名物。是猶以寒熱爲水火者也。不可以無辨也。然緣此而謂發。未發皆心之事。而性無與焉。則恐又不察乎孟子四端之旨。夫所謂端者。非端之自內發見者乎。仁之端爲惻隱。義之端爲羞惡。是固仁之發義之發也。非仁義自能發也。▣(推)其所由來。則繇仁義發也。故曰性發理發。五穀之萌芽。發於種子。則謂之種子發可也。樹木之枝葉。發於根柢。則謂之根柢發可也。盛諭旣引蘆翁說。而又以一邊之無性發理發者爲允當。吾恐其左右佩劍。而所主之輕重有在也。安得使人無惑也。
聞艮集中凡係發字。皆屬之心。而性無發未發之可言。執事乃祖述之。無乃駸入於其說耶。朱子嘗有仁便是動。義便是靜。此又何關於氣之說。又其答陳器之書云。四端之未發也。雖寂然不動。而其中自有條理。【止】如赤子入井之事感。則仁之理便應。而惻隱之心。於是乎形。【理便應之。豈不可駭。請▣(於)此着眼。】又曰凡物必有根性之理。雖無形而端緖之發。最可驗。又於費隱章章句。明言化育流行。上下昭著。莫非此理之用。此等語。平心以觀。雖才辨句讀者。皆知其爲性發理發無疑。性無情爲造作。安得隨感而應。有此端緖耶。理無形象氣臭。安得流行發育。上下昭著耶。凡人先有所主。則雖易辨如白黑者。往往迷而悟惜。其平生讀書。沈酣性理。而執迷硬拗。乃不如初上學之稍慧者。噫亦可鑑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