디렉토리열람
  • 디렉토리열람
  • 유형분류
  • 효당문집(曉堂文集)
  • 卷之三
  • 與李果齋【敎宇】

효당문집(曉堂文集) / 卷之三 / 書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1902.0004.0001.TXT.0006
與李果齋【敎宇】
文鈺自從師友間。則已慕溪上先生之學。而生也晩。不及於先生。獨嘗聞先生之門有松山果齋二丈者。文學聲望。幷峙於南方。而栗溪函席。又數稱二丈。卽今傑然爲吾黨之秀。師道之托在此者。已又以其所嘗親善磨戛于二丈者語之。文鈺由是知溪上之學。其傳固有人。而向之無及於溪上者。今庶幾二丈乎而可及也。往戊午冬。始獲拜軒下及松山衆中後。又進一側身於講席之末。然皆卒卒面顔而止耳。至考德問業質難請益之事。蓋未嘗一二有之。於是又知人之於賢者。固多曠世而不遇。而幸而及其時矣。或且不得知。知又不得其人而相師友之。是皆有命矣夫。雖然文鈺聞之。天下之理。感與應而已。鴟鳴而風旋。月麗於天而蜃蛤盈虛于淵。詩書問學之業。志諧神一。而氣機密應乎其間。則雖殊隣絶域。邈不相交之人。常一旦卒然其相合。而況聲光之所接。耳目之所曁。旣嘗讀其文悅其道。而親見其爲人者乎。則文鈺之於軒下。考德問業質難請益之其必有日矣。而又何命之可歎也。文鈺年尙弱。才且不逮人萬萬。於古聖賢人之書。固未能博讀覃思以深其根本。至如近世一二先輩之學。亦無得以考其高下得失而定取舍之分。然竊獨妄謂義理之精。心法之嚴。門路之正。學術之醇。無有如溪上先生者。而自夫世俗趨尙之不古也。士或文藝之務而義理之不講。機利之習而心法之不端。異岐之惑而門路之不審。又或牽於淺陋支離之說。入於偏私有我之見。而學術之蔽滋甚焉。嗟夫。今之世無復有先生矣。其孰能使之知所反而見古人之大全哉。獨幸于斯時也。而有若軒下及松山栗溪若干先進者。幷出先生之門。得其傳授之重而自守之篤。旣又以其所嘗身親承受者。而覺後之人是汲汲焉。或者因而張大之。豈但使先生之道不墜而已乎。抑將救一世之昏昏。而繼千古之泯泯也。無疑也。其爲負任何如矣。瞻望門屛。末由奉敎。輒敢獻書執事。率直至此。不知者或將以爲阿好也。然凡此特一暴區區之心耳。彼不知者。於我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