디렉토리열람
  • 디렉토리열람
  • 유형분류
  • 효당문집(曉堂文集)
  • 卷之三
  • 上權松山

효당문집(曉堂文集) / 卷之三 / 書

자료ID HIKS_OB_F9008-01-201902.0004.0001.TXT.0005
上權松山
暮春之遊。獲陪杖屨。周旋風詠於山水煙霞之中。時雖未能從容請間。講質問學以爲事乎。其於威儀容止之間。與夫燕笑譚論之際。所以感於中而卽於耳目者。寔亦年未易得之幸會。而拜退落落。時序已貿。汔未以一書道達區區當日之所感。非敢緩也。蓋以曩旣承將有書賜寄。而至今未獲奉讀。心鬱鬱有待耳。意者其發而浮沈也耶。而百里之郵。何遽至于浮沈乎。始也則不能自解。旣而翻然悟。悟而懼。懼而悔。卒又自幸焉何也。文鈺之無狀。固不足以見與於先生長者酬酌容接之末。而加之年歲以來。氣短於世變。志縮於身故。向道爲學之念日怠。而徇名務末之習。害且隨之。其觀於人。或有愛而不知惡者。猶尙與之云云爾。若門下察人之明。待律之嚴。固已知其不可敎。而不肯爲之曲就之也。則於書而何爲哉。文鈺於是實大懼夫終爲門下所屛斥。而旋又悔其不早自淬厲磨治。以至內無以自立。而外不能得於師友之間也。雖然嘗聞君子之敎人。亦多術矣。有樂爲誨之者。有不屑爲之敎者。是皆視其人之知何耳。而其究均莫非所以敎者。然則爲人所不屑者。其亦反而求之。求而勉之。要於使人樂告之後已。斯不亦反爲幸焉者乎。抑又竊思念。文鈺譬之有疾者也。而門下有已之之術。欲求己之。蓋莫如自述其受病之原。而今文鈺之心之所爲崇者。卽其玩意文字是已。匪曰玩意也。欲少爲之耳。世固有才氣之邁。嗜性之偏。而專一生從事文字間。以期馳聘上下於秦漢唐宋之作者者。而自度菲材。最在人下。斷乎其無能焉爾。且又粗知此事之外。自有遠者大者。寧有不爲。爲之未有舍是而可以終身者。而特其於日用應需之際。綴辭艱甚。區區志意之每不能自宣也。以是輒大悶于胸中。時復掩其所業經傳之書。而取夫古今文之能佳而無害於義理者。一讀之。審其軌律之何如。而求所以達意之資。或者頑竅稍開。弸憂積鬱。得以一吐之地。而不至悶悶欲死如此之甚。則卽亦已耳。不復以文辭者爲意耳。蓋其情。雖不能遽忘於末藝之途。而窮經敦禮爲己務本之學。固自期之以畢生矣。志雖不能驟臻於道德之藩。而不欲以古人之所謂陋矣者而成名。則自謂有斷斷之誓焉。非敢大言也。亦嘗有聞於師友之敎者矣。而誠之不立。人且疑其中途之無故而改轍也。文鈺於是。又喟然而噫。懣然而憂。茫茫然而迷乎所之。深願從平生慕信如門下者。而一裁質焉。門下其謂文鈺何如哉。其終不可敎也耶。則不敢進矣。不然若猶以爲是亦吾黨之末裔云爾。則不惜有以開導之也。明敎一砭。雖此頑愚。可無幡然還悟之路乎。而況初不至於泥溺不可拔者乎。門下學成德邵。樹立卓然。旣能自任以斯文斯道之重。而出其餘爲文章。亦足以壓絶近日專家之流。凡此固文鈺之終身仰而不可幾及者然。所以願學之志。定如曒日耳。惟勿曰彼惡用是假借爲。而亟辱引之納於大道。則請有以沐心而從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