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특화콘텐츠
- 서원향교지
- 덕양원지(德陽院誌)
- 德陽院誌下
- 行狀
- 壯節公行狀
덕양원지(德陽院誌) / 德陽院誌下 / 行狀
壯節公行狀
公姓申氏諱崇謙初名能山史失其字其先全羅谷
城人後賜鄕平山谷城本百濟欲乃郡新羅景德王
時改稱高麗初又改昇平郡又云光海州人光海州
卽今春川未知後移居也或本貫也或在史書及本
傳公生而長大天與拳勇神資機智藝窮百中眞將
才也時新羅政衰群盜競起甄萱叛據南州稱後百
濟弓裔據高句麗號泰封裔多疑急怒凶虐日肆群
臣不自保民不堪其毒焉至唐乾符四年高麗太
祖生於松嶽郡生應靈異幼而聰明語音弘大氣度
雄深寬厚有濟世之量乾寧三年弓裔從太祖之言
以太祖爲勃禦塹城主凡一時水陸征討悉委之
所向皆克以功累薦爲侍中位冠百僚朝臣將士洽
然歸心矣梁貞朋四年夏六月乙卯公興騎將洪儒
裴玄慶卜智謙密謀夜詣太祖第告曰今王政僭
刑濫殺妻戮子誅夷臣僚民墜塗炭疾之如讐自古
廢昏立明天下之大義請公行殷周之事太祖作
色拒之曰吾以忠義自許王雖暴虐安敢有二心況
予否德敢效湯武之事乎諸將曰時難遭而易失天
與不取反受其咎況又昌瑾之鏡文如彼豈可違天
死於獨夫之手乎夫人柳氏從帳中出謂太祖曰
擧義伐虐自古而然今聞諸將之議妾猶奮發況大
丈夫乎手提甲領以被之公與諸將扶擁而出令人
呼曰王公已擧義旗矣國人奔走來赴者無慮殺萬
人矣弓裔聞之不知所措微服出遁巖谷尋爲斧壤
民所害丙辰太祖卽位於布政殿國號高麗公嘗
從太祖遊歷平山有三雁高飛太祖命諸將射
之公卽拜且稽曰射何雁敎曰中雁左翼公卽飜
身仰射一箭如敎太祖嘉歎異之使三雁所經之
地爲別業名爲弓位田至今世守焉後唐天成二年
九月甄萱猝八新羅王都時王與妃嬪宗戚出遊鮑
石亭忽聞兵至倉卒不知所爲皆被陷沒太祖聞
之遣使弔祭親率精騎五千邀萱於公山桐藪卽今
之桐華寺也大戰不利萱兵圍太祖甚急時公爲
大將而容貌酷似太祖知其勢窮請以身代死使
上隱于礙藪卽今之符仁寺也代乘御車與金樂力
戰死之萱兵以公爲太祖斷取頭貫戟而歸圍兵
稍解太祖僅以身免及還陣求公之屍無頭莫辨
大將庾黔弼等曰崇謙左足下有黑子文如七星以
此爲驗果得之命木工雕造頭面猶生之容備服賜
坐上躬行祭禮哭之甚慟命有司移葬地乃於光海
州昭陽江悲方洞備禮葬之賜方洞長栍內一品田
畓方九千步伊山縣村內一品田畓方九千步以資
祭需徙白丁三十戶居于洞內禁其樵火置願堂於
墓側以資冥祐又於戰死之地開創願刹是曰智妙
寺賜一品田畓各三百結仍以解顔縣貢油納于寺
以爲燃燈之費王甚哀公之死以公弟能吉子甫藏
爲元尹特報功也太祖嘗設八關會與群臣交歡
慨念戰死功臣獨不在列命有司結草造公與金樂
像服以朝服隨坐班列上樂與共之命賜酒食酒輒
焦乾假像起舞猶生之時自此排置樂庭以爲常式
也某年月日上大封功臣中書門下奏公壁上虎騎
衛太師開國公三重大匡毅景翊戴匡衛怡輔砥節
底定功臣謚壯節奉敎御筆大書中書門下啓敎可
匡翊效節獻襄牒至準敎下某月日牒賜之後配享
太祖廟庭至睿宗大王歲庚子秋省西都設八關
會又假像二戴簪服紫執笏紆金騎馬踊躍周巡於
庭上奇而問之左右曰此神聖大王一合三韓時
代死功臣大將軍申崇謙金樂也仍奏本末上悄然
感慨問二臣之後有司奏曰此都惟有金樂之孫卽
召之賜職賞曁還松都徵公玄孫勁引八寶文閣親
問祖宗原始子孫男女之數宣賜酒果及綾羅人各
一十端仍賜御題四韻一絶短歌二章詩曰見二功
臣像汎濫所思公山蹤寂寞平壤事留遺忠義明
千古死生惟一時爲君躋白刃從此保王基歌曰主
乙完乎白乎心聞際天乙及昆魂是去賜矣中三烏
賜敎職麻又欲望彌阿里剌及彼可二功臣良久乃
直隱跡烏隱現乎賜丁且敎曰汝雖年老欲辭官
予嘉乃祖爲上盡忠代死之功宜加爵賞用答元勳
越明年乃授勁積慶室副使勁子愈毗俾屬茶房近
侍左右愈毗子命夫狀申田地辨于都監改授賜田
文夫知天命歸于眞主明也每從征伐有功勇也一
箭中雁左翼才也臨危不避代死忠也死而猶生之
時神也有一于此尙宜旌褒矧玆備體焉可以已肆
至我朝立麗祖之廟於麻田以公配享封王氏之
後世襲承祀永世不廢公之功德永與天地流光豈
不偉歟噫以公之才德塡於餓虎之口卒莫大施天
也天將大其報以蓄于後耳頌曰世有創業之主出
則必有豪傑之士生而以爲之輔翼摸之三傑唐之
旁杜是已雖然世徒知漢之興由乎三傑之力不知
高祖之脫禍在於紀信之死唐之興由乎房杜之謀
而不知太宗之免難在於敬德之救假使彭城之戰
無紀信則漢未可知也世充之圍無敬德則唐未可
知也當麗祖之在桐藪也萱兵己圍危急不間於一
髮於是時也公不死則圍不解圍不解則戰不勝彼
王也特凡上一塊肉耳其所以統合三韓以延五百
年之業者功不在玆乎夫人孰不好生而惡死其能
臨亂忘身見危致命者世幾人哉惟公智以應其變
忠以圖其主勇以喪其元發乎內者根於仁行乎外
者合於義公之功崒乎泰山不足高公之名昭乎千
載不能滅可謂超卓千古烈丈夫者矣其以壯節謚
之信不誣矣若夫假像起舞猶生之日此公之所以
得全正氣而公之所以與天合德者也如紀信敬德
輩雖功於漢唐其視公風斯下矣公之忠勳壯節如
彼固宜識其行狀傳之後世以愧夫爲臣之有不忠
者以警夫子孫之有不肖者而世久失錄罪在後孫
敢用稽考舊行敷贊遺事謹識如右
右行狀不知出於何人而沈議政通源公以太師
外裔偶得一本刋南平縣因兵燹而喪焉浚謙母
籍亦係太師之後幸玆觀風本道重修舊宇而適
從祠傍士人得此行狀揭諸壁上使後來者皆得
以瞻式焉建祠首末有申提學欽所記云時萬曆
三十一年秋七月日外仍孫嘉善大夫全羅觀察
使兼兵馬水軍節度使巡察使全州府尹韓浚謙
謹識
謹按韓公所識與象村先生重修記分明有壯
節公行狀與記文幷揭於壁上者存而梓本無
傳抑或辛亥入灰燼歟疑姑闕焉可也抄本一
冊藏在遺樻不知藏自何時而徵諸他本間有
魚魯相襲於于相錯謀衆正一而象村重修記
亦如之以備後考